今年以来,很多猪场出现猪丹毒病,其特点是急性、死亡快、死亡率高:
1.一般发病不太表现症状,不表现任何征兆,吃得好好的,来不及发现,第二天发现死亡,死后猪皮肤发白,有些肚子稍微胀大。
2.有些一开始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少吃,眼结膜发红,用抗菌药物注射后,体温降低后一天又反弹,皮肤微红,2-3天后出现皮肤斑块,呼吸困难,有些有咳嗽症状,一旦体温反弹后,病猪就很快出现死亡。死后全身发红,有些鼻流泡沫。
思考
1、从今年猪丹毒发病特点来看,跟其他猪病的急性型分不太清楚,尤其与魏氏梭菌病、急性链球菌病,亚硝酸盐中毒等疾病症状极像。
2、今年的猪丹毒病跟气候有着很大的联系,尤其是近几个月来南方的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气候,导致栏舍潮湿,湿度过高,南方的猪场发生猪丹毒病的几率较高,尤其是小猪-大猪段发病率较高。
3、外购猪的发病率较高,一般购回后半月内发生,甚至有些外购猪在一月后还发生猪丹毒,可能跟应激、饲料变换、更换日粮有关。
认识猪丹毒
1、概念: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
2、发病原因:
(1)多雨季节,气候变化温差大,气候突变,高温
(2)栏舍潮湿,不干净,积水污垢等
(3)饲料发霉,干湿混饲,添加奶类副产品,饮水污染
(4)外购仔猪转群、混群、应激。
(5)突然更换日粮,营养不平衡等
(6)密度过大、连续生产,不消毒。
(7)栏舍空气差,
3、病原:
猪丹毒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明显的形成长丝的倾向,本菌对盐腌、火熏、干燥、腐败和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病死猪的肝、脾内4℃159天,毒力仍然强大。露天放置27天的病死猪肝脏,深埋1.5米231天的病猪尸体,12.5%食盐处理并冷藏于4℃148天的猪肉中,都可以分离到猪丹毒杆菌。在一般消毒药,如2%福尔马林、l%漂白粉、1%氢氧化钠或5%碳酸中很快死亡。对热的抵抗力较弱,肉汤培养物于50℃经12——20分钟,70℃5分钟即可杀死。本菌的耐酸性较强,猪胃内的酸度不能杀死它,因此可经胃而进入肠道。
4、临床症状:
①最急性型:此型常见,以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为特征,来不及发现症状,猪已死亡。
②急性型:病猪精神不振、高烧不退;不食、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粘液。小猪后期下痢。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指压褪色后而融合一起。常于3-4天内死亡。哺乳仔猪和刚断乳的小猪发生猪丹毒时,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不超过一天。
③亚急性型(疹块型):病较轻,头一两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退色。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大小约一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病猪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经数日以至旬余,病猪自行康复。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而死。
④慢性型: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表现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关节肿大,行动僵硬,呈现跛行。出现慢性心内膜炎,消瘦,贫血,喜卧倒,行走不稳,心跳快,常因心肌麻痹而突然死亡。
5、流行特点
猪丹毒杆菌能感染多种动物和人十甚至在鱼类、家蝇和蚊子体内有时也能分离到本菌。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夏季多发,5-9月份是流行高峰,多呈地方流行性和散发。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但多见于架子猪。
6、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在胃、十二指肠、回肠,整个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急性型胃底及幽门部勃膜发生弥漫性出血,小点出血,脾肿大,呈典型的败血脾。肾郁血、肿大,有“大红肾”之称。关节肿胀,有浆液性、纤维索性渗出物蓄积。慢性病例在心脏可见到疣状心内膜炎的病变,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出现菜花样增生物。肺脏淤血、水肿。
7、诊断要点
(1)根据猪丹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例变化可以初诊。
(2)与急性链球菌病、魏氏梭菌病、亚硝酸盐中毒病例可以做鉴别诊断。
(3)实验室进行细菌学检查,见到单个或成堆的长丝状菌体,即可确诊。
猪丹毒病的综合防控
1、加强饲养管理,日粮平衡全价。
2、注重环境卫生,栏舍干湿适应,建立消毒制度,用‘聚维酮碘’消毒。
3、预防应激,饲料中时常添加阿莫西林预混剂。
4、着力防控霉菌病的发生,全程添加脱霉剂。
5、平时做好‘猪丹毒疫苗’预防工作,全场生猪定期接种。
6、气候多变梅雨季节,注意栏舍密度与通风。
7、一旦确诊猪丹毒:应立即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