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是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从病原源头进行有效的消毒防疫,降低猪场病原微生物数量,切断病原各种传播链,阻断病原微生物从外部环境传入或在猪群内部扩散,是生猪养殖场疫病防控和保障生物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可有效预防冬季非洲猪瘟。
养殖场区及生产区入口应设置消毒室、消毒通道,人员进入应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和胶鞋,脚踩浸有戊二醛或癸甲溴铵溶液的消毒垫消毒,并通过设有喷雾或臭氧消毒设备的消毒通道进入,喷雾消毒可选择戊二醛、过硫酸氢钾等消毒剂。工作服和胶鞋应保持清洁,定期通过熏蒸、高温清洗、浸泡等方式消毒。
场区道路、环境应经常清扫,保持场区清洁卫生,硬化路面定期清洗,每周消毒3~5次,若室外温度高于-6℃时,可使用0.5%的戊二醛水溶液消毒。温度过低时,可选用低温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钠/过硫酸氢钾复合物+乙二醇、氯化钙等,其中二氯异氰尿酸钠有效浓度为0.2%~0.3%,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有效浓度为0.2%~0.5%),还可使用火焰对地面进行消毒。转猪通道每次使用前后应及时清洗消毒,或在地面潮湿的情况下直接撒施生石灰消毒后,用彩条布覆盖后转猪(彩条布为一次性使用)。
对于空舍消毒,要彻底清扫舍内粪污和杂物,清洗舍内地面、墙壁、门窗和猪栏、食槽等可水洗的设备设施,干燥后依次使用喷雾和熏蒸方式消毒,喷雾消毒可选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聚维酮碘、癸甲溴铵等轮换使用,熏蒸消毒可选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最后空置通风散去残留消毒剂。
冬季舍内消毒尽量不带猪消毒,如带猪消毒应选用对人畜安全、无毒无刺激性的消毒药喷雾消毒,选择天气好、气温较高的中午前后进行。消毒时将喷雾器喷头向上喷出雾滴,喷雾量以空气潮湿和猪体潮湿为宜。可选用0.2%~0.5%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或与聚维酮碘、季铵盐等轮换使用。
场内工作人员办公区、宿舍、食堂等场所应及时打扫卫生、保持清洁,可采用过硫酸氢钾、戊二醛消毒剂溶液清洁地面,并对生活、办公区环境进行喷洒消毒。
定期清洗饮水器、水箱等设备,可在水箱中加入二氧化氯、食品级次氯酸钠对猪的饮用水进行消毒,可合理添加酸化剂。
入场物资(疫苗等温度敏感物品除外)到达养殖场后,应恢复至室温后再进行消毒处理。物资消毒宜在室内,避免露天消毒。根据物品的不同特点,可选择紫外灯照射、消毒剂擦拭、臭氧消毒等不同的消毒方式。优先选择烘干消毒,无法烘干消毒的物资可选择浸泡消毒,也可以进行综合消毒处理。烘干消毒一般在60℃~70℃条件下保持30分钟,消毒过程中,物品之间留有空隙、避免堆叠,确保烘干间内热空气流通,物品受热均匀。浸泡消毒一般使用25℃左右的温水配制消毒剂,也可在室内安装供暖设备,将室温控制在25℃左右。消毒液应完全浸没消毒物品30分钟以上,期间可轻微搅动,确保所有物品表面均充分接触消毒液。
疫情风险较大时,可考虑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无死角的“白化”消毒(使用15%~20%的生石灰乳+2%~3%的火碱溶液,配制成碱石灰混悬液),以便可视化消毒区域,并且延长消毒剂作用时间;也可使用10%戊二醛、苯扎溴胺溶液进行“泡沫白化”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