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PRRS)的控制已经是世界养猪业的一大难题,即使在美国这样养猪业和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还没有完全控制与根除。据万逐如( 2007 )等报道:蓝耳病已成为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严重疫病,在猪群中广泛存在,我国猪群中蓝耳病的感染率(包括抗体阳性和病毒阳性)非常高,几乎找不到蓝耳病阴性猪场。母猪隐性感染,持续带毒,可持续向外排毒达112天,经胎盘感染的胎儿,出生后的仔猪带毒可达86天之久。PRRSV是引发猪高热病和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造成猪只大批发病而死亡。当前蓝耳病的发生与流行,在流行病学上是以持续性感染及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为特征;在临床上则是以免疫抑制及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为特征。最根本的办法是消除病猪、带毒猪、彻底消毒、切断传播途径。这项工作应反复进行;清除感染的断奶猪,保持保育室无PRRS猪,这样在断奶转栏时,只要不和污染猪舍共用通风系统,则不会发生PRRS传染;此外,应加强进口猪的检疫和监测,以防本病的扩散。本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主要在仔猪生长发育对本病感染敏感阶段采取对症疗法及综合防制措施。
1.严格全方位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
2.进行猪的饲养管理与防病的普及科学知的教育。
3.建立稳定的种猪群,坚持自养自繁的原则,除特殊育种需要外一般情况下不引种。如必需引种,首先要搞清所引猪场的疫情,此外,还应进行血清学检测,阴性猪方可引入,禁止引入带毒猪。引入后必需建立隔离区,做好监测工作,一般需隔离检疫3~4周,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
4.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实行封闭式管理,生产流程实现全进全出,特别应做到产房和保育阶段的全进全出。
5.科学的管理的基础上做好饲养、环境控制、卫生防疫、检疫、隔离、消毒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应做好各阶段猪群的饲养管理,猪群的全价营养水平定保持久,以提高猪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保证各阶段猪群所需温度标准特别是断奶育仔车的温度,
6.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控制好其他疫病,特别是猪瘟、猪伪狂犬病和猪气喘病的控制。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尽最大努力把猪瘟控制好,否则会造成猪群的高死亡率;同时应竭力推行猪气喘病疫苗的免疫接种,以减轻猪肺炎支原体对肺脏的侵害,从而提高猪群肺脏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
7.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一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传人,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把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PRRSV感染猪群的继发感染机会。
8.做好药物控制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的敏感阶段。PRRS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感染猪群的继发感染。PRRSV感染猪群由于免疫功能的损害,易引起一些细菌性的继发染,因此,建议在妊娠母猪产前和产后阶段、哺乳仔猪断奶前和断奶后、转群等阶段按预防量适当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菌药物(如替米考星、泰妙菌素、超级泰乐、泰万菌素、利高霉素等),以防治猪群的细菌性(如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附红细胞体等)继发感染。同时,可以添加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的中草药物以及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9.定期对猪群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以了解该病在猪场的活动状况。一般而言,每季度监测一次,对各个阶段的猪群进采样,用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监测,如果4次监测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变化,则表明该病在猪场是稳定的。相反,如果在某一季度抗体阳性率有所升,说明猪场在管理与卫生消毒方面存在问题,应加以改善。
10.对发病猪场要严密封锁;对发病猪场周围的猪场也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避免疫病扩散。对流产的胎衣、死胎及死猪做好无害化处理,产房彻底消毒;隔离病猪,对症治疗,改善饲喂条件等措施。
1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环境应激,禁止使用霉变的饲粮。
12.根据自己猪场的实际情况,可以选用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苗进行疫苗免疫,比如含TJM-F92株的疫苗。
上一篇: 蓝耳病(PRRS)的免疫特点
下一篇: 蓝耳病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