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蓝耳病的防控,业界对此尚无定论,养殖场的防控方法也不尽相同。养殖场在不断摸索蓝耳病防控方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走入了防控的误区。
误区一:抗生素预防,疫苗治疗
抗生素自从在中国养猪业使用后,包治百病的思想就在生猪业被不断的提及,滥用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近年来,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而国家刚出台的《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条例》也旨在规范养殖场的药物使用,即使如此,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仍然存在。
据了解,目前很多养殖户仍然认为抗生素能够预防蓝耳病,而蓝耳疫苗是治疗蓝耳病的有效药物。对此,专家提醒,抗生素并不能有效地预防猪群蓝耳病,而目前蓝耳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猪群爆发蓝耳病后,最重要的是控制猪群的继发感染。“在蓝耳病的防控上,采用‘抗生素预防,疫苗治疗’的措施是不对的。”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说。 杨汉春认为,抗生素不能预防蓝耳病。在有蓝耳病病毒感染和临床病例的猪场/群,可以通过在饲料、饮水中适当添加一些抗生素或给猪注射,其目的是控制感染或发病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疾病(如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等),降低猪群因继发感染造成的死亡率,也就是我们提倡的对蓝耳病发病猪群进行药物预防与保健。而滥用抗生素,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会引起一些病原菌耐药性的增高,影响抗生素的预防与保健效果。
而对于疫苗治疗蓝耳病的情况,专家均认为,疫苗不能用于蓝耳病的治疗,在已经有感染症状的猪场,紧急接种疫苗,可能导致猪群更快的大规模爆发蓝耳病。
杨汉春认为,蓝耳减毒活疫苗适合用于蓝耳病稳定/活动猪场/群和不稳定猪场/群(即发病猪场/群),而且需要依据猪场/群发病的阶段和日龄,提前对猪群进行免疫预防,活疫苗需注射3周以后才能产生免疫力。因此,对已经发病猪群不能用活疫苗进行免疫,更不能进行所谓的“治疗”,否则会加重发病猪群的临床症状、导致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所以,建议蓝耳病阴性猪场和稳定/不活动猪场不用活疫苗,应当加强猪场外部和内部生物安全,避免蓝耳病新毒株的传入,降低蓝耳病病毒在猪群间的循环感染和传播。
广西大学刘芳教授认为,病毒性疾病不能用抗生素预防,而蓝耳病的防控需要使用疫苗。而疫苗只是针对没有发病的猪,在猪群爆发蓝耳病的情况下,如果是分点饲养的猪场,可以对没有发病的猪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但对已经出现感染症状的猪群,不能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这很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猪群更快的出现感染症状,即“不打疫苗不发病,打了疫苗反而发病更严重”。
“我们曾经帮猪场处理蓝耳病的情况,一些猪场发病之后,用蓝耳疫苗对所有猪群进行紧急接种,以此来治疗蓝耳病,但这种做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华南农业大学张桂红教授说。据张桂红介绍,猪只在注射疫苗后,需要28天左右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因而对出现感染症状的猪群进行紧急疫苗接种并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力,但会让已经感染的猪群更快发病,未感染的猪群可能会得到有效地保护。
“有些猪场老板认为,已经感染的猪群,注射疫苗后,该死的就趁早死了,还节省了治疗费用,而未感染的猪群则可能得到有效地保护,对猪场来说,这不一定是坏事,我们也不提倡这种做法,看猪场怎么权衡了。”张桂红说......
上一篇: 蓝耳病临床症状
下一篇: 蓝耳病病毒病原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