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广多点式饲养模式
PRRSV病毒持续感染时间长,PRRS一旦在场内流行,在产房、保育舍、生长舍中循环或交叉感染,很难将其根除。采用二点式或多点式生产,有条件可实施点对点转群,减少不同批次混养,这样可大大减少易感猪群发病率,提高成活率。
建立和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1: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国内猪场多数为连续生产,即不断引入后备母猪来补充基础群。因此实际上规模化猪场很难实行彻底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但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坚决杜绝不同天龄的猪苗混养。猪舍空栏后按照:彻底清洗、消毒、干燥程序处理方可再转入新猪群。
2:坚持定期淘汰制度。主动淘汰病弱猪,特别是14天龄以内的(注意和小仔的区别)。建立异常种猪监控表,对经治疗仍发烧或减料的母猪立即淘汰,以减少带毒浓度。
3:后备母猪驯化和隔离。购猪、引种前必须血检,确认无该病后方可引种。新引进的种猪还需在隔离舍中饲养60天以上。隔离期间与原场高胎龄健康母猪混合饲养,并接种与当地流行毒株同源性高的弱毒疫苗,观察45天后,无异常可转入配种舍。
4:分胎次饲养。可避免胎次之间的健康、抗体水平差异。有利于切断不同来源 (胎次和单元)的断奶仔猪混群饲养发生的水平传播。
科学合理免疫方案
截止目前为止,我们知道PRRS 有两种毒株:欧洲型和美洲型。由于PRRS 病毒基因序列的多样性,很难有一种对所有PRRS都有效的疫苗。相同毒株免疫保护好(基因序列同源性越高,免疫保护越高),不同亚型间免疫保护难预计,所以,阳性猪群也可能爆发蓝耳病。
弱毒疫苗是控制蓝耳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每年开展2~3次本场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选择同源性最高的毒株为疫苗株,确保疫苗与流行毒株的保护性抗原的同源性在90%以上。后备母猪在开配前免疫二次,基础群每4个月加强免疫一次,仔猪可在断奶后进行首次免疫,生长阶段强化一次。
严格猪场日常操作管理,阻断传播途径
1:保证每头仔猪吃上足够的初乳(100毫升/每头)。
2:在产单元需及时淘汰病仔(注意和小仔的区别),减少弱仔的饲养数量。
3:规范仔猪剪牙、断尾、断脐、注射药物、免疫疫苗等基础操作,以减少水平感染的几率。
4:仔猪出生第二天附关节贴胶布,以保护关节磨损。日常猪体表出现伤口(刮擦、撕咬)后,需及时护理。
定期检测
ELISA检测方法,相比其它很多病毒,PRRSV有很多不同的地方。ELISA检测呈阳性最多能说明被病毒感染,并不意味着会出现临床问题,也不能说明具有保护性,这和其它的病毒情况不一样。ELISA检测呈阴性说明以下几个可能性:猪群未感染;猪群刚感染但血清还没有阳转;猪群以前感染过但现在血清呈阴性(蓝耳病一次感染后大约4个月左右转阴,这在母猪群最典型);
通过使用RT-PCR(测抗原)、ELISA(测抗体)等方法在3周龄、6周龄、10周龄、14周龄、18周龄、22周龄时对猪群血清和病料中基因序列分析,就知道自己的猪群是在什么时候感染病毒和野毒株的类型,为修改免疫程序提供依据。
上一篇: 蓝耳病疫苗的最佳免疫效果
下一篇: 蓝耳病毒对机体细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