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猪场中生产母猪群繁殖障碍的比率远远超出预期值时,首先应考虑蓝耳病。母猪繁殖障碍主要体现在流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以及返情和产后不发情等。临床上因PRRSV感染所致的母猪群高返情率及产后不发情的现象比流产、死胎更普遍,PRRSV感染活跃可能只发生在某一个生产阶段的猪,使得实际的临床易误诊。
蓝耳病感染哺乳仔猪,呈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特征;亦认为PRRSV主要的易感群体是保育仔猪;哺乳仔猪发生蓝耳病可能表现拉稀,甚至呈水样腹泻,也可能表现呼吸困难、莫名消瘦、严重的眼结膜炎。事实上蓝耳病毒感染几乎没有共同的临床特征。
保育猪是蓝耳病最易感的群体,PRRSV的靶细胞主要是快速分化的巨噬细胞,而保育猪群应激压力大可能导致群体健康水平的下降;也跟PRRSV的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DE)有关。保育猪发生蓝耳病,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偶见皮肤发红和耳朵发紫等;严重的继发感染导致的并发症。在副猪、链球菌等频发而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猪场,应反思是否存在蓝耳病危害。PRRSV感染可引起严重的免疫缺陷,是地方流行性疾病频繁发生的前提条件。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猪场发生蓝耳病的一个“指示器”。
PRRSV是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发病原之一。在环境卫生状况差或饲养管理不当的猪场,PRRSV单独感染可能引起PRDC的发生。此外,一些与PRRSV协同感染的病原(如PRV、PCV、SIV和MH等)也可能促使感染PRRSV后的猪群表现PRDC。
PRRSV感染会严重干扰其它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PRRSV感染严重的猪群表现出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由于蓝耳病本身复杂的特性以及独特的免疫学机理,导致疫苗的免疫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
蓝耳病不是终身带毒的疫病,阳性猪排完毒后可以转成阴性猪,阴性猪感染后可以转成阳性猪,自然感染排毒时间最长的器官是扁桃体,国外盛行封群净化200天,集中感染→集中排毒→集中转阴。在群体里循环传播、持续感染的过程中,猪群会达成一种动态平衡,只要毒力不够强、感染压力不够大,即使带毒也不一定会有临床表现。
蓝耳病是条件性致病的,栏舍的通风条件、卫生状况一旦恶化,直接刺激与损伤呼吸道粘膜,加上支原体肺炎、圆环病毒病等混合感染,很容易加剧蓝耳病的危害程度。
蓝耳活疫苗对蓝耳病有干预作用,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缩短排毒时间、减少排毒、降低野毒在机体的复制能力,使猪群处于低水平感染状态,但是并没有获得有效的保护性中和抗体,时间一长无法阻止再次感染。
蓝耳病毒本身存在容易变异与免疫逃避现象,长期高强度的蓝耳活疫苗免疫,可能会促进蓝耳病野毒的变异,甚至加速重组现象,导致免疫效果越来越差。用蓝耳活疫苗控制蓝耳病必须慎重选择安全性相对好的活疫苗。
H7N9流感的流行现状及对行业的影响
冬春季是H7N9高发季节,受多种因素影响,全球动物禽流感疫情呈高发态势,但疫情总体处在可控范围内。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中国养殖业联盟大讲堂,中国农大张国中教授为您详解H7N9流感的流行现状及对行业的影响。
上一篇: 打脸?蓝耳病小日龄滴鼻免疫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