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出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除了由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经典毒株致病外,也发现了该病的变异毒株。该病给养猪业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是制约养猪生产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该病仍在流行,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极为重要。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除在防疫条件较差的地方发生外,在防疫条件较好的猪群中也仍然发病,并造成疫情。经过我们调查发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失败,并造成疫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免疫失败原因
1.1 疫苗方面的因素
1.1.1 疫苗是否有效 在防疫条件较好的阴性猪场使用农业部定点厂家生产的疫苗也仍然发病。这种情况和中国动物疾病控制中心权威专家曾在第23届广东养猪业博览会上所表明的观点相一致,即通过对市场上原有的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实验评价,结果表明该疫苗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都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由此可见疫苗有效程度确实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1.1.2 疫苗是否对变异毒株有效 疫苗应该对经典毒株和变异毒株都有保护作用,但用经典毒株的疫苗对新变异的毒株只有部分保护作用或没有作用。
1.1.3 疫苗定点生产厂家使用说明各异 农业部定点的12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生产厂家,其疫苗的使用方法大不相同,使养殖户难以理解也不便操作。
1.1.4 阳性猪群没有实验数据和使用剂量 现在新疫苗的实验数据都是在猪蓝耳病病毒抗原、抗体阴性情况下得到的。但是目前国内一部分猪群是蓝耳病抗原、抗体的阳性猪场,而新疫苗在阳性猪场的实验数据还没有得到,这些猪场现在使用新疫苗的剂量无法掌握。
1.1.5 疫苗毒力返强 由于生产工艺等原因使弱毒苗变为中毒苗或强毒苗,造成疫情发生。
1.1.6 灭活疫苗灭活不彻底 由于灭活疫苗在生产中灭活不彻底,使疫苗带毒,毒株在体内迅速复制为强毒而致使猪群发病并酿成疫情。
1.1.7 疫苗污染 疫苗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或原料不洁等原因造成疫苗被污染。
1.2 猪群方面的因素
1.2.1 没有按照免疫程序和操作技术规范进行免疫 免疫次数不到位或免疫时间不科学。
1.2.2 猪场选址不当 没有按照有关要求建猪场,猪场的隔离消毒及饲养管理条件较差,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生留下隐患。
1.2.3 猪群营养不良造成猪体抵抗力下降 日粮中的蛋白、维生素、矿物质严重不足或比例失调,易使猪体营养不良,抗力降低而导致免疫失败。
1.2.4 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 猪群存在其它细菌病毒的感染,接种疫苗后易产生的应激反应,导致免疫失败或疫情爆发。
1.2.5 猪群疫苗接种前带毒 猪群在接种疫苗前已经感染了病毒,尚未出现临床症状,接种疫苗后适得其反,造成猪群发病甚至死亡。
1.2.6 接种其它疫苗后出现免疫系统干扰 按照防疫程序猪体要接种多种疫苗,但两种疫苗接种的间隔时间不够,使疫苗之间产生相互拮抗,抑制了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降低猪体抗力,造成免疫失败。
1.2.7 猪舍及周围环境差 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良,隔热保温条件差以及高温高湿等不良因素,使各类细菌大量繁殖致猪群抗病力下降,也可造成免疫失败。
1.2.8 免疫程序不到位,保健规程不健全 猪场没有免疫程序或免疫程序不科学以及消毒灭菌设施不完善,饲养人员不固定,疫苗注射无序频繁,乱用抗菌素药物等都可降低免疫效果。
1.2.9 饲料中的有害物质超标 饲料中的无机盐含量过高,有害重金属超标,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添加量过大,骨粉、鱼粉变质以及玉米、麦麸霉变等都将影响疫苗的保护率。
1.2.10 无害化处理不到位 猪场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或不启用无害化处理设施,使死猪、病猪及废弃物乱丢乱抛,造成病源微生物和病毒重复感染。
1.3 其他方面因素
在疫苗的运输和储藏的过程中,因运输车辆,疫苗包装箱或疫苗储存器械无低温,无冷冻冷藏设施,疫苗不能按照自身的需求正常冷链运转,致使疫苗失效。
疫苗剂量的使用不够准确,往往是大小猪使用同一剂量,小猪过量而大猪剂量不足。
疫苗注射一针多猪。这样容易造成病猪与健康猪间的混合感染而引发疫情。
注射部位不准确,注射深度不够。因猪难以保定和飞针注射疫苗,使部位难以准确同时进针尺寸较浅,疫苗没有注入肌内而是留在脂肪内,失去免疫效果。
2、防控对策
2.1 猪只的购进与隔离
购猪首先要选好猪源地。要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无疫区内购进,并索取有关免疫和检疫证明。
从外地阴性猪场购回的猪只也必须进行隔离。隔离时间必须在14天以上,在无异常的情况下可混入大群饲养。
2.2 猪群的免疫接种
首先要建立完善并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预防保健工作。
自产自销的猪场,按程序接种蓝耳病疫苗。
从外地购回的仔猪在隔离期间,猪群若无异常也可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注射。
在首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28日后可进行二次加强免疫接种。
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的基础上,在猪群无异常的情况下可按照免疫程序注射其他疫苗。
2.3 蓝耳病疫苗使用建议
后备猪、引进猪,阳性场种公、母猪用进口蓝耳病弱毒苗每年免疫3次,国产蓝耳病灭活苗免疫2次(也可3次,因为暂定本疫苗的保护期为4个月);严重感染场,可考虑每年用进口蓝耳病弱毒苗免疫4次,国产苗免疫3次(母猪也可在配种前免疫一次,配种后60日龄免疫一次的方案)。
仔猪15日龄用蓝耳病弱毒苗1头份免疫,间隔2~3周,用国产蓝耳病灭活苗2ml加强免疫一次,感染严重场间隔4周再免疫一次。
阴性场的种公母猪可采用每年2次用国产蓝耳病灭活苗免疫,每次4ml,也可采用更为安全的免疫程序,每年用国产蓝耳病灭活苗免疫3次,每次4ml。
2.4 要进行免疫抗体效价监测
根据本场的免疫程序,制定疫苗免疫监测计划。定期进行猪蓝耳病和其它重大疫病的疫苗保护效果监测。
2.5 要建立药物保健方案
现代猪场已经进入离不开药物的养猪时代,猪群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或关键点,要适当用药物来进行疾病预防保健。在母猪产前、产后各一周的时间,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阿莫西林(+支原净);断奶仔猪可添加氟苯尼考、泰妙菌素;育肥猪群可添加氟苯尼考+泰妙菌素等。药物保健也有助于疫苗的应用和保护利用。
2.6 掌握疾病治疗方法
疾病的治疗,一般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遵循预防大群,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的原则。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容易继发或并发引起呼吸道疾病,全群猪可采用支原净+强力霉素+阿莫西林或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药物拌料预防继发感染,同时应用电解多维或氨基维他或多维素或黄芪多糖等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条件的猪场可考虑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就是制备并使用自家组织苗进行全群猪的紧急免疫。
下一篇: 打脸?蓝耳病小日龄滴鼻免疫是否有效?